English

出书无小事注音莫疏忽

2000-03-08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本报实习记者 潘 艳 我有话说

在少儿读物中,拼音读物是行情较好的一类。翻阅这些拼音书,记者发现大多数出自国内知名的少儿社,制作精美,惹人喜爱。因其读者群为刚刚识字的低幼儿,拼音书对他们启蒙的影响举足轻重,所以对其质量要求应更加严格。但在对海淀图书城、春雨教育书店等大小十几家书店拼音读物的调查中,记者却看到了这样一些令人担心的现象。

首先,注音的声调不准确,如南方一家出版社1998年3月出版的“注音故事集丛书”,其中一本把“同学”、“同桌”注成“tōngxué”、“tōngzhuō”;中华书局1999年6月出版的《看图读唐诗》“桃花潭水深千尺”中的“潭”注成“tān”;同月,吉林摄影出版社的注音读本《西游记》中“城隍”注成“chénghuàng”。其次是变调问题,主要体现于“一”和“不”字,按规则,“一”在去声前读阳平,在其他声调前读去声;“不”在去声前读阳平。但是,如市场销量不错的《童谣三百首》中,“一个”都注成“yīgè”、“一边”注成“yībiān”;在一本“经典童话全集”中,“一年”都注成“yīnián”;朝华出版社的“中国寓言、神话、成语立体拼音故事丛书”中“不种”注成“bùzhòng”、“一只”注成“yīzhī”。关于这类问题,有的拼音读物采取了体例一致的办法,不标变调,一律标本调,也有的前后不一致。再次是拼写错误或不规范,如绘图汉语拼音注音文库之《中外神童故事》中“唐代”注成“lángdài”;一家少儿社出版的《白马王子和十个小矮人》中,“那棵”注成“nèikē”,使用了口语化的注音。此类错误不常见,但造成的负面效果却很大。另外,还存在专有名词、人名的大小写以及轻声、儿化不规范等问题。如金盾出版社“看图学传统美德丛书”,人名“白居易”三个字都是大写。

这些现象给家长和小读者带来不便和困惑。在海淀图书城希望之星少儿书店,一位姓南的家长告诉记者他的忧虑:他的孩子正读小学一年级,购买拼音读物时只着重选择故事内容和图画形式的活泼,而对于注音不准确不规范的问题,他只能在发现孩子读错时给予纠正,一旦未能发现,这种错误就可能影响了孩子。的确,如果孩子读书时家长不在身边或者家长自身拼音水平有限,那么错误将得不到纠正。像上文提到的“唐”注成“láng”,记者请在场的几个五六岁的小读者拼读,结果都按照注音读成了“láng”。

北师大附属实验小学长期从事基础语文教育的王家英老师告诉记者,拼音读物的注音出现问题,一会影响学生学习普通话,二会妨碍学生的知识掌握。在教学过程中,她经常遇到当她为学生纠正发音时,学生说:“××书就是这样标的啊。”使课外读物与课内教育发生冲突。

针对上述问题,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厉兵先生认为,音节和声调的错误责任在编辑;变调问题原则上应尽量注明,但因为实际操作有困难,所以只要求体例统一。他建议增强注音的规范性。事实上,一些出版单位已经意识到注音问题的重要性,据北京图书大厦少儿部的营业员李静介绍,曾有一家出版社因发现自己书中“尚”字注音为“shēng”,立即决定停销该书并重新印刷,可见业界对拼音读物的严肃态度。那么,目前这些不规范现象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呢?

新蕾出版社的编辑纪秀荣指出,有技术操作方面的因素,如她们社最近使用新的处理拼音的电脑软件,问题就相对减少,但软件的开发还是有不足,所以个别拼音标记还会出现差错。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靳琼编辑坦诚相告:还有编校的因素。如她于1996年8月编辑的一套拼音读物,由于做得比较早,注音核对把关不够,只好待重印时逐渐改进。浙江少儿社的向幼琴编辑提到,除此之外还有两点:方言的干扰(如一些地处南方的出版社)和印刷方面的错误。

综合各方面的意见,要想改善拼音读物中的问题,途径是:其一,出版社应从思想上真正加以重视,读者是上帝,尤其是拼音读物的小读者,注音正确与否关系到他们的发音、识字、学习,甚至当下新闻媒体的一些广播员、主持人的发音错误与初始的这种影响也不无联系。其二,加强编校质量,切实把好每一关。因为出书无小事,注音同样重要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